凌晨五点,一位客人下单了当天早上入住的房间。 她爬起来换床单、备洗漱用品,结果两小时后订单取消。
这不是个例。 五一假期结束后,全国民宿社群里炸了锅:杭州某高端民宿老板晒出订单截图,显示假期前三天退订率高达70%;云南大理一位房东自嘲“五天假期赚了个寂寞”,原本排满的40间房最终入住不到四成;厦门鼓浪屿的房东更狠,直接在朋友圈挂出空房视频,配文:“欢迎来我家客厅看海,反正没人住。 ”
“现在平台规则就是明摆着欺负人! ”南京民宿主老张提起这事就上火。 他指着手机上的订单页面说:“以前半小时内免费退,现在改成入住当天18点前都能无责取消。 客人随便动动手指,我们得搭上保洁、水电,还得被平台扣手续费。 ”
即便标注“不可取消”,平台也会强制退款。
成都一位房东展示了一条投诉记录:客人因“起床晚了”要求退房,平台以“特殊情况”为由直接操作退款,房东反被扣了100元保证金。
消费者理直气壮:“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”
面对房东的怒火,消费者也有话说。 社交平台上,一条点赞过万的评论写道:“我提前半个月订房,结果抢不到高铁票,怪我吗? ”另一条热评更直接:“你民宿连前台都没有,凭啥和酒店比? ”
数据显示,五一期间全国高铁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倍,热门线路开票即“秒光”。
不少游客承认,自己会同时预订多个城市的民宿作为备选方案:“抢到哪里的票就住哪里,抢不到就退呗。 ”
房东反击:从“卷价格”到“玩套路”
被逼急了的房东们开始“魔幻自救”。 浙江莫干山一家民宿推出“退订保险”:客人多付50元,可享受一次无理由取消权,结果假期内保险收入比房费还高。
还有些房东干脆“黑化”。在房源简介里写满警告:“不接受任何退订,玻璃心勿扰! ”
“我家床硬得像军训,公主病请绕道! ”没想到这类“反向营销”反而吸引了一批爽快下单的客人。 小赵耸耸肩:“这年头,老实人活该被欺负。 ”
在这场混战中,平台成了唯一稳赚的角色。 一位民宿代运营公司负责人透露,某平台五一期间的退订订单中,70%的房源在取消后又被其他客人以更高价预订。
“同一间房,平台一天能赚两次佣金,房东只能干瞪眼。”
杭州房东小林尝试修改退订政策为“不可取消”,结果第二天订单量暴跌50%,平台发来提示:“您的房源转化率低于同行。 ”她咬牙改回宽松政策后,订单量回升了,但假期内又遭遇一波退订潮。 “这就是个死循环,平台把房东和客人都拿捏透了。 ”
上海民宿主王姐的经历让人心酸。 五一前她雇了两位临时保洁,结果因退订太多,活没干成还得照付工资。
“客人觉得退个房没啥,可我这800块保洁费够买一个月菜了。 ”她在社群里诉苦,却被人怼:“嫌亏钱就别干啊! ”
五一期间的10间房实际入住4间,扣除平台佣金、水电费和折旧,净亏损3200元。 “去年被骂黑心房东,今年当冤大头,横竖都是挨骂。 ”
“明年五一?先活到那时候再说吧。 ”